匠心|道安的白银岁月⑥:传世银花丝幕后艰辛(2)

来源:焊接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01日 08:03: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采访中,道安曾数次提起自己还是二九年华的少女时,在外宾接待室所见过的那些巧夺天工的银花丝工艺品。4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在道安的工作室中,

在采访中,道安曾数次提起自己还是二九年华的少女时,在外宾接待室所见过的那些巧夺天工的银花丝工艺品。4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在道安的工作室中,就摆放着一件她亲手制作的作品《一帆风顺大龙船》,其不仅由上万米不同粗细的银丝和大小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还容纳了包括“镶嵌”“无胎成型”“烧蓝”等几十种技艺,独具匠心。当年亲眼所见的精美工艺,终于通过自己双手得以传承和发扬,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也算得偿所愿。

高中毕业后,道安如愿进入了当时的成都金银制品厂,成为了当年的30个进厂的学徒之一。那时,正是成都银花丝技艺最鼎盛的时期,不仅厂内有着300位匠人精心雕琢银花丝技艺,工艺品更是出口欧美的十余个国家,在海外颇受追捧。

在工厂学习技艺的近20年的时间中,道安看到这门工艺从人才济济,再到学艺者逐渐出走,渐渐走上“下坡路”。这样的景象,也让她倍感无奈和可惜。“在厂里呆了10多年了,1999年时工厂改制,后来人就越来越少,很多老师傅陆续过世,还有些就转行了。我们当年一共进去了30多个学徒,现在唯一出来能制作银花丝的,就只有我了。”

“有段时间,我招的员工基本上都走了,最后剩一个人了,当时这个事情对我影响也很大,就很灰心了。也是我女儿的支持,她从高中就在学习艺术,她说她喜欢这个,她要来搞设计,还一直鼓励我。然后女儿毕业了开始帮我,后来又逐步招了一批学徒,基本上就走上正路了。”

虽然收获颇多,创业的辛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尽的。道安说,为了在规定时间能够将订单完成,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甚至有一次,着急之下,在做焊接步骤的时候,差点把房子都烧着了。“我们焊接用的是汽油,一次为了赶工,我不小心把汽油打倒了,然后火就把汽油点燃了,那一次我差点把房子烧了。当时汽油还溅在我脚上,把脚烧到了。但为了能交货,就瘸着脚穿个拖鞋,去做这批货。”

当一门相传上千年,又让自身着迷过的技艺,眼看就要逐渐失传,该怎么办?当这个问题传到道安的手中时,她也经过了百转千回的纠结和迷茫。当她想要放弃时,当年那些在外宾接待中闪耀着光芒的银花丝工艺品又会闯入她的脑海,这些精美的器物,时刻叩问着道安的内心,真的舍得放弃吗?思索之下,她有了答案。

2003年,道安创办的银花丝工作室正式成立,踏出自立门户的第一步。回忆起最初创业的这段时光,道安嘴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就是:辛苦。的确,在行业渐微时,道安所看到的银花丝的发展之路,是极为不清晰的。“当时真的觉得是没有人来传承(银花丝)了,就想到要打开国内市场,下定决心从厂里出来了。出来能走到哪一步,我是不清楚的,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兴旺,再到90年代过后的逐渐没落,成都银花丝技艺几经起落,更在之后迎来了将要后继无人的窘境。这项历经千年的传统技艺,难道就要消失在现代社会了吗?眼看银花丝的发展踏入“下坡路”后,道安站了出来。“如果没有人来从事这个行业。这一上千年的技艺,就在当今社会失传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我有责任去保护它。”

文章来源:《焊接学报》 网址: http://www.hjxbzzs.cn/zonghexinwen/2022/0801/1268.html



上一篇:西安一汽车停在树上?原是4S店焊接在钢架上的空
下一篇:直击调研 | 凯尔达(688255.SH):近期将推出新型多功

焊接学报投稿 | 焊接学报编辑部| 焊接学报版面费 | 焊接学报论文发表 | 焊接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焊接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