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焊接学报》投稿方式[10/06]
- · 《焊接学报》数据库收录[10/06]
- · 《焊接学报》栏目设置[10/06]
- · 《焊接学报》刊物宗旨[10/06]
- · 《焊接学报》征稿要求[10/06]
学焊接、美发的世界冠军!不敢想,这些20出头的(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比赛只是一个过程,能够带动更多年轻人学技能,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周树春对记者说,“他们学到了技术,哪怕不参加比赛、没拿到奖牌,走到哪里
“比赛只是一个过程,能够带动更多年轻人学技能,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周树春对记者说,“他们学到了技术,哪怕不参加比赛、没拿到奖牌,走到哪里都可以凭自己的技术挣钱吃饭。”
剩余的紧张在成品展示环节一扫而空。让他担心的几个国家的种子队,多多少少都出了点错,有的成品甚至“一通电就跳闸了”。“这个题目确实比较难。”肖星星含蓄地说。
第43届世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杨金龙夺冠后,浙江省人社厅设立了“杨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杨金龙留校任教,指导的选手分别获得了第44届世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第44届世赛精细木工项目优胜奖获得者陈泽锟,创办了一家同名木艺公司,设计、生产和销售红木家具。
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从2011年起,作为一个在一线干了18年的老焊工,周树春接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聘书,成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焊接项目的主教练。截至目前,他已经培养出了3名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16名全国技术能手。
“可能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还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来学技能,走技能那条路。”周树春感慨。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和尊重技术工人的氛围。世赛参赛选手是青年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制定、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举措,让这个群体获得更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对记者说。从务工青年,到经历层层选拔的选手,再到熠熠生辉的技能明星。这些青年技能人才踏过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道路后,回到生活中来,继续谋求更好的发展。
技能明星大多出自农村
“有人会说,你看你在这儿这么练,之前的师兄技术又比你高,想去参加比赛也不一定行,还不如一起出去挣钱。”赵脯菠感慨着回忆。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入场。本版照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
还有选手在调研的主观题里写道:“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实力,用学习积累来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世界级选手。”
这个湖南小伙儿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做泥瓦匠。他没读完初中就辍了学,离开娄底市新化县老家,跟着同村人进城打工,辗转于各个工地做砌筑,直到一位熟识的包工头推荐他去参加一个比赛。
但与此同时,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单位,对选手业绩认可、支持也存在差异。
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手正在训练中
邹彬建议,针对农民工群体,构建规范长效的培训机制,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后推荐安置就业等跟踪管理和后续服务,“探索建立培训、就业与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还有58个优胜奖。
赵脯菠就这么坚持下来了,在第45届世赛的赛场上,他在焊接项目中拿到了93.53分,获得了第一名。
其实,随便问一个世赛参赛选手,他们都会思考关于未来、关于出路的事情。在调查报告的主观答题中,大部分选手工作后,对技能提升、学习交流的意愿都比较强烈,盼着能有机会参加对外交流学习,或得到技能提升培训。
“其实时间是充足的,我们在国内训练的时候,这类题目大概17个小时完成。”第四天,他不但赶上了进度,还多出一点时间打扫卫生,把墙上所有的施工痕迹、画线一类的脏东西都清理掉。
邹彬现在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跟泥瓦刀和线锤打交道了。他开始学习怎样去监督一座房子盖好过程中的所有工序,“看砂浆饱满度有没有饱满,看垂直度垂不垂直有没有歪曲,看看平整度平不平整”。
他回国以后,一张又一张耀眼的“标签”飞过来贴到了他身上。他以前的一些工友联系他,支持他,也有人向他打听技能比赛的事情。他会给对方详细地讲比赛的流程和可能出现的题目,最后得出结论,在工地上砌墙和去参加比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攀枝花是一座工业的城市,钢铁的城市。周树春告诉记者,许多焊接项目的冠军,都是从攀枝花出来的。他们学校经常去凉山州招生,那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很多小孩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他带出来的3个冠军里,两个都是凉山州的孩子。
再往前走一走,就是国家级教练、专家组成员、专家组组长。比如赵脯菠,他现在不仅成了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还跟在周树春身边,担任了焊接项目的助理教练。
文章来源:《焊接学报》 网址: http://www.hjxbzzs.cn/zonghexinwen/2022/0614/1252.html